再过一段时间,哈萨克族牧民加尼别克·赛力克就将搬进簇新的小洋房,离别大山里的生活。眼下,装饰工人正在收尾,他和妻子则忙着为新家购置物件。
“咱们还要再贴个壁纸,把热水器和沙发装进来。”加尼别克对新家很满足。和父母相比,32岁的他以为自己非常走运。“山上没有自来水,冬季房子也不保暖,老人吃了大半辈子苦才搬下来。”
加尼别克所在的阿什里乡是天山北坡的新疆昌吉市牧业乡,以哈萨克族牧民为主。在当地政府支撑下,20世纪90年代起,当地牧民陆续走出大山,住进宽阔明亮的新居。到2017年,包含加尼别克家在内的502户1780人,是当地为数不多没有享受久居补贴政策的牧民。
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三五”惠民建造项目,2017年起昌吉市开端建造天鹅小镇牧民久居点。在中心、地方配套资金基础上,福建泉州援疆指挥部及时给予有力支撑,各方总计出资超过9200万元推动项目建造。
“咱们将天鹅小镇列为重点惠民工程,持续投入援疆资金,协助哈萨克牧民改进生活条件。”福建泉州援疆指挥部指挥长傅文星说,在多方支撑下,每户牧民只需自筹4.25万元,就可以在久居点分得一套85平方米的新房。
“老人和孩子能住在山下,解决了很多人的后顾之忧。”加尼别克告诉记者,下一年,他的双胞胎女儿便可在天鹅小镇旁的乡中心小学入学。关于下山后的生计,哈萨克小伙充满信心。他已将牛羊悉数托管,只在接羔、转场等季节性节点进山。
此前,音乐天分拔尖的他参与乡里安排的牧民文艺乐队,乐队取名“达尔汗”(哈萨克语意为“辽阔”)。几年下来,乐队名头在当地越来越响。靠着参加各种活动和主持婚礼,去年他家收入超过6万元。
为协助牧民久居后稳定增收,泉州援疆指挥部连同当地政府为502户牧民配套1.2万亩饲草料地,经牧民协商赞同后统一进行流通。“一亩地每年流通收入400元,相当于再过两年,这套新房子我就只花了装饰钱。”加尼别克算了一笔账。
此外,泉州援疆指挥部计划持续投入资金,完善天鹅小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等配套设施,并在周边打造哈萨克族手工艺品基地,协助牧民定下来、稳得住,进而发家致富。“咱们还将以天鹅小镇为渠道,策划一批文化活动,促进两地公民沟通交往,也协助大众适应新生活。”傅文星说。
得益于泉州援疆的鼎力支撑,本年天鹅小镇工程按期竣工并交付使用。到年底,将有130多户牧民住进新房,乐队的两名成员也将和加尼别克成为街坊。
加尼别克说,机缘巧合中,他和“达尔汗”的同伴爱上了闽南语歌曲《爱拼才会赢》,还融入哈萨克族音乐元素进行了改编。“爱拼才会赢,未来我的路一定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