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6點,天還沒亮透,42歲的林海紅爬上30米高的塔吊,一邊爬一邊擦掉上面的白霜。「我在上面一待便是半響,怕上廁所,我基本不喝水。」林海紅是土生土長的濱海人,有20年塔吊經歷,隨身攜帶黑白相間的防墜繩已成習氣。「以前發大水一片汪洋,凹地的房子最容易被淹,尤其是地勢低的渠南,渠北的水也常漫到膝蓋以上。」因為經歷過洪水,他一心一意參與淮河入海水道建設。 不遠處的工地上,工人正在搭水泵層出水流道鋼模板。地上的雪尚未完全融化,泥土伴著雪被踩成冰,變得濕滑,一腳下去鞋被牢牢吸住。「雪化了會導致泥土變軟,嚴峻的會塌方,要用真空泵吸水預防災害產生。」60歲的機電工負責人淩玉生說。接近新年,還有1/3的工人在此據守,淩玉生便是其中一位。「今年過年,我在這裏保障整個生活區、施工區的用電安全,以及雨雪氣候的地下水和明水管控。」 張家河閘站位於張家河與淮河入海水道北堤交匯處,是濱海縣城市防洪排澇的骨幹工程。「張家河閘站工程對河道中間的壩埂進行開挖,將兩股河床並成底寬330米的河道,兩側堤壩也將進行開挖和加高加固,行洪才能由原先每秒2000多立方米提高到7000立方米,防汛排澇才能大大提高。」濱海段河道II標項目經理彭海說。低溫氣候對澆築混凝土有影響,前兩天下雪,他們對已澆築的混凝土采納保溫辦法,覆蓋雙層土工布。

「現有的張家河閘防禦城市內澇的才能是5年一遇的洪水,隨著改造工程完結,新建河閘將提高到10年一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