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通知公告
  更多>>
表格下载
  更多>>
 
 
您现在的位置:主页 > 港口建设 >
   
膨胀土遇水膨胀失水干缩开裂崩解岩则遇水松软如稀泥
作者:最新更新    来源:未知   添加时间:2023-08-23 05:17    【】【】【
 
  一渠清水城中過,兩岸景色美如畫。8月22日,記者來到引江濟淮蜀山紐帶,見到的是一番別樣的景色:一邊是已建成試通航運行的一線船閘,一川碧水經過美麗如畫的蜀山紐帶河道,進入高大宏偉的船閘,從南一路北上;一邊是百米開外興建中的蜀山復線船閘,塔吊樹立,人機繁忙,來自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局有限公司(簡稱中交四航局)的引江濟淮工程製作者,在高質量建成一線船閘工程的一起,順暢完成了蜀山復線船閘首段閘墻封頂,正如火如荼的掀起施工高潮,全力以赴沖刺10月份上下閘首封頂方針。
  
  記者看到,美麗如畫的運河兩岸和宏偉壯觀的船閘鄰近,不少市民駕車前來旅遊觀光。家住市區的汪先生拿著相機忙著對著船閘紐帶和沿岸景色攝影,他告知記者,引江濟淮工程是千年大工程,曠世之作,氣勢磅礡,景色又很漂亮,是咱們合肥市的生態新地標,也是咱們老大眾喜愛去的遊覽打卡網紅點。
  
  舉世矚目的引江濟淮工程是國家在建嚴重水利工程投資規劃最大的項目,也是造福運河兩岸五千萬大眾的民生工程,從南向北交流長江、淮河兩大水系,是跨流域、跨省際嚴重戰略性水資源裝備和綜合使用工程,是國家水網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安徽根底設施製作一號工程。
  
  安徽省引江濟淮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技能負責人、合肥建管處處長王同如告知記者:「引江濟淮工程使命以城鄉供水和展開江淮航運為主,結合灌溉補水和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態環境,是國務院確定的全國172項節水供水嚴重水利工程的標誌性工程,也是潤澤安徽、惠及河南、造福淮河、輻射中原、功在今世、利在千秋的嚴重根底設施和重要民生工程。供水範圍涉及河南安徽兩個省15個市55個縣市區,受水面積7萬多平方公裏,惠及人口5117萬。一期工程已於2022年底試通水通航,並於近日開始試運行。一起,為了充分發揮引江濟淮航運功能,滿意內地未來航運展開需求,減少工程分期施工影響,節省工程投資,促進合肥都市圈經濟社會展開,引江濟淮蜀山復線船閘工程,也於2020年12月動工,經過承建單位中交四航局的科學辦理和精心施工,現在進展順暢。」
  
  承建單位中交四航局引江濟淮蜀山船閘項目負責人吳彰彪家園在安徽蕪湖,帶著交通強國的使命職責、參加南水北調千年工程的自豪和參加家園製作的深厚感情,他和項目書記陳劍鋒等班子成員帶領著項目團隊,自2018年10月進場施工以來,先後承建引江濟淮蜀山紐帶工程(一線船閘)、江淮交流段瓦埠湖區航道和蜀山復線船閘工程等,其間,一線船閘長280米,寬23米,按II級船閘製作,船閘最大水頭差17.26米,過船一次約40分鐘,一次灌排水八萬立方米,是安徽省已建成的最大規劃最高等級船閘。2018年10月開工,2022年12月竣工,2023年4月經過交工檢驗。蜀山復線船閘長280米,寬34米,按II級船閘製作,船閘最大水頭差17.26米,過船一次灌排水12萬立方米。2020年12月開工,方案於2025年5月竣工,是現在安徽省在建的最大規劃最高等級船閘。
  
  5年來,中交四航局作為世界500強排名63位的中交集團旗下主力工程局,發揮國家交通水利根底設施製作國家隊的優勢和效果,建功引江濟淮工程,在工程製作中活躍餞別綠色展開理念,大力實施信息化、機械化、標準化、智慧化手法,勇於攻堅克難,敢於開拓立異,樂於貢獻報國,在江淮大地上,譜寫了一篇興水惠民、澤批萬方的篇章,助力運河沿線城鄉的高質量展開,向安徽人民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
  
  建功蜀山一線船閘 中交製作者技能攻關和生態環保顯身手毗鄰蜀山復線船閘,百米之外是已建成通航試運行的一線船閘,看著高壩屹立,綠水長流的勝景,想起項目製作團隊秉著生態環保綠色製作理念和一絲不茍、精雕細鏤的工匠精神,歷經五年奮鬥,成功霸占了一個個施工技能壁壘,讓長江淮河從千年遙望走到了世紀「牽手」,項目負責人吳彰彪此時心潮澎湃。
  
  蜀山一線船閘坐落合肥市蜀山區的江淮分水嶺,面對引江濟淮工程施工必須霸占的最大關口,這裏不僅是長江流域和淮河流域的分界線,更是引江濟淮工程途經地勢最高地段之一,一起還需要穿越脹大土、崩解巖廣泛散布的雜亂地域,這種地質被稱為工程製作中的「雷區」。1800前,曹操曾想在此開鑿一條運河打通南北水路交通以滿意大軍南征之需,但終究也半途而廢成為千年的惋惜。如今,這一千年難題又擺在了來自中交四航局的引江濟淮製作者的面前。
  
  「脹大土遇水脹大,失水幹縮開裂;崩解巖則遇水松軟如稀泥,比及天晴水分蒸騰後則堅硬如巖石。」吳彰彪告知記者,「在這樣的土壤中開渠,如果脹大土和崩解巖不適當處理,容易構成途徑垮塌,這也是這嚴重工程千年來一直難以付諸實施的主要原因。」
  
  為處理這一千年難題,中交四航局製作團隊一開始就把脹大土和崩解巖列為要點技能攻關課題,敏捷組建了項目總工王英凝為組長的技能攻關小組。「要麽換土,要麽改良土質,考慮工期和本錢,工程選擇水泥改性土,經過水泥和原有巖土中的蒙脫石、伊利石等成分進行化學反應,有用改善土壤吸水脹大的特性。但水泥摻入的份額很重要,太低達不到效果,太高又會開裂。」攻關小組經過重復實驗,終究取得突破,發現加入最佳水泥拌製用量,能夠把土壤的脹大性下降,也能夠阻斷基層脹大土與水和空氣接觸,構成結構穩固的坡體;對於崩解巖,項目團隊則采取了開挖過程中及時噴發混凝土進行掩蓋關閉。經過這一系列的行動,項目團隊成功霸占了這一千年難題,確保了船閘基坑和航道根底的牢固。
  
  緊接著,王英凝又帶領攻關小組向蜀山船閘大體積混凝土這一技能難題建議進攻。王英凝介紹;「蜀山一線船閘混凝土方量達33萬m3。船閘主體混凝土均為大體積混凝土,單次最大澆築方量達到了2400m3,閘室底板厚達4米,比一層樓還高。」
  
  為操控好混凝土質量,項目部成立了以「大體積混凝土溫控防裂」為課題的QC小組進行技能攻關,采用在混凝土內部埋設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混凝土溫度,並在混凝土內部布設冷卻水管降溫,在外部加蓋保溫保濕維護毯進行維護,確保了混凝土內外質量。
  
  在蜀山一線船閘上遊瓦埠湖航道整治工程製作中,中交四航局項目製作團隊堅持餞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理念,聯合有關研究機構安排技能攻關小組,根據土質特點,經過種植前鋒植物完成疏浚土快速固化復墾的技能,在近百種植物中優選出吸水效果佳、固土效果好且對重金屬吸收效果強的皇竹草和高丹草作為固化改良的植株,將本來3至5年的固化周期縮短到了6至9個月;一起,經過模仿瓦埠胡生態環境為魚類供給生長和繁殖場所,打造人工生態魚巢,最終僅用一年左右的時間做好了瓦埠湖14個拋泥區1072萬立方米的疏浚淤泥的綠色復墾、湖區生態系統優化、水土和魚類維護,為瓦埠湖製作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綠色畫卷。
  
  智慧科技賦能蜀山復線船閘製作,匠心打造安全百年質量工程蜀山復線船閘是引江濟淮二期工程的先行工程,坐落合肥市高新區城西橋村蜀山一線船閘南側,兩閘中心相距102m。在施工現場,記者處處能夠感受到信息化、智慧化新基建給人帶來的現代化氣息。走進引江濟淮蜀山復線船閘智慧工地監控大廳,人員、資料、機械、進展、安全等狀態在監控視頻大屏幕上一望而知,嚴重危險源如塔吊辦理、基坑防護等,項目部也專門裝備了實時監測系統,進行全過程不間斷監控。
  
  「作為交通運輸部全國首批安全百年質量工程創建示範項目,蜀山船閘復線項目在工程製作中堅持立異驅動,推動數字賦能,以數字化場景應用賦能項目製作,高標準製作數字化標桿工地。」 中交四航局引江濟淮蜀山復線船閘項目負責人吳彰彪介紹。
  
  蜀山復線船閘是現在安徽最大規劃的船閘,現澆混凝土總量達50萬m3,怎麽提升混凝土施工質量,依然是項目要點重視、亟需處理的問題。「咱們從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源頭開始策劃,運用中交混凝土出產全過程監控辦理信息系統,完成采購-出產-澆築『一條龍』質量管控,有用確保了混凝土的質量。」中交四航局引江濟淮蜀山復線船閘項目總工王英凝說道。
  
  由於船閘的上下閘首、閘室混凝土澆築體積大,結構不規則,壁體厚度大,混凝土溫控防裂是一大難題。項目部除了進一步提升應用一線船閘的自動化溫度監測和操控成果,還活躍研發運用新技能、新資料,嚴控混凝土質量。如使用泡沫混凝土填充空箱側墻及頂板混凝土,有用避免因混凝土分層發生受力集中部位,減少裂縫的發生;針對輸水廊道不同的結構形式,針對性設置模板系統分層澆築混凝土,縮短上基層澆築間隔時間,減少輸水廊道裂縫;研製混凝土自粘式保溫保濕維護毯,處理高大閘墻側外表保溫維護困難的固疾。
  
  與蜀山一線船閘的地基地質狀況相比,復線船閘挑戰更大,深基坑分項開挖量更大,基坑也更深,最大深度達到35米,加上施工場所緊鄰派河,所在區域脹大土和崩解巖很多散布,基坑施工邊坡防護難度加大。為此,項目部編製了基坑安全監測專項方案,在派河側基坑邊坡安裝自動化監測設備,檢測數據及時反應輔導基坑開挖,確保工程優質、安全、穩步推動。
  
  一起,項目部將BIM技能運用於項目全壽命周期辦理中,從項目規劃、製作、運維,全周期智能化介入。經過運用BIM技能建立施工模型,展開施工圖深化規劃、施工方案模仿、進展模仿、雜亂節點工藝模仿及可視化交底等技能應用,進步施工方案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BIM協同應用過程中,構成以BIM模型為載體的項目施工數據庫,協助項目構築BIM示範工地,打造優質工程。
  
  「為了做到『人人講安全、人人要安全、人人能安全』,項目部還開發了安全教育訓練智能工具箱,內含每位施工人員的個人信息、各種專業安全訓練課程、各工序安全技能交底訓練課程和各嚴重危險源警示提醒和防控措施,並在進場前和日常的安全教育給每位產業工人播映,進行安全常識和技能的訓練。」項目書記、安全總監陳劍鋒介紹。
  
  據了解,中交四航局引江濟淮蜀山項目黨安排和黨員幹部不僅在現代化新基建和安全施工出產辦理中發揮著重要效果,更成為項目製作的主心骨和戰鬥堡壘。「黨員幹部在項目製作攻堅克難中活躍發揮前鋒模範帶頭效果,不但在技能攻關中沖在前,並且在多次的抗洪搶險過程中,黨員前鋒隊、抗洪突擊隊都沖鋒在前,日夜奮戰加固後方圍堰,將河水擋在了圍堰前,打贏了防洪攻堅戰,為項目順暢推動發揮前鋒隊效果。」陳劍鋒介紹。
  
  在黨建的引領下,在智慧科技的助力下,中交四航局承建的蜀山復線船閘實體質量優秀,混凝土強度合格率100%,灌註樁一類樁比率99.7%,項目質量取得質量監督機構的高度認可。「咱們把創『安全百年質量工程』的辦理方針和創魯班獎的創優方針相結合,立誌推行安徽經驗,餞別安徽精度,譜寫水運工程製作新篇章,不斷為交通強國製作貢獻力量。」吳彰彪和他帶領的項目團隊,將繼續在引江濟淮工程製作中發奮作為,建功立業。
  
  一渠清泉水,一條經濟帶,一道景色線。千年運河——引江濟淮工程的興建,給沿線區域高質量展開、給兩岸大眾美好生活帶來了新氣象。中交四航局建功引江濟淮工程,也成為江淮大地的一道景色。
  
  據悉,現在,蜀山復線船閘土建主體結構全體穩步有序推動,其余結構也已進入最終沖刺攻堅階段,主體結構方案於2023年基本竣工,將為人字門等金屬結構安裝創造有利條件,為復線船閘順暢通水通航供給保證。
 
版权所有© 徐州市刘集闸站管理处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