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長江三峽通航辦理局25日音訊,三峽船閘通過船只於24日18時許到達100萬艘次,累計貨運量達19.36億噸。

三峽成庫後,「川江不夜航」成為前史。三峽船閘自2003年6月18日向社會船只開放通航以來,成為船只翻越113米水位差的過壩主通道,為服務沿江經濟社會開展供給了有力支撐。

多年來,三峽通航辦理局統籌開展和安全,運用「羅靜排檔法」「虛擬閘室」「同步移泊」等技術,研製大型人字門同步升降系統等,大大縮短船只過閘時刻和通航建築物停航檢修時刻,並充分利用風霧天氣停航「零碎化」時刻,交叉進行日常保養和維護,最大限度提高通航效率。
為讓通航更順暢、有序,三峽通航辦理部門依照「源頭辦理、總量操控、遠端調度、有序放行、信息揭露、依法監督」的準則,立異施行長江幹線過壩船只聯動操控。如今,三峽船閘日均運行閘次數由初期的23.13提升至目前的31,年均通航率達93.95%,高於84.13%的規劃目標,相當於每年多運行近900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