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陸運河企石紐帶船閘主體首倉混凝土開端澆築,這是繼8月17日泄水閘翼墻、底板首倉混凝土澆築後的又一要害節點,標誌著平陸運河企石紐帶正式進入船閘主體建造新階段。

據悉,企石紐帶是平陸運河規劃三座梯級中的第二座梯級,通航建築物為雙線5000噸級省水船閘,船閘有用尺度為300米×34米×8米(有用長度×有用寬度×最小門檻水深),最大運轉水頭為27米。企石紐帶船閘主體結構包括上閘首、閘室段、下閘首、三級省水池等,混凝土澆築方量約218萬立方米。本次船閘澆築位置為左線船閘上閘首底板齒槽處,估計澆築方量為117立方米。

為破解企石紐帶船閘混凝土澆築方量大、質量標準高、裂縫操控難度大等難題,平陸運河建造團隊建造單日最高可出產1萬余立方米的大型才智拌和工廠,設置國內最大的2×7立方米強製式拌合樓及預冷體系,保證大體積混凝土出產速度;裝備中控智能出產辦理體系,預冷混凝土溫度監測體系及車輛自動識別配送體系等,完成混凝土自動化操控和全過程監控;研發大體積混凝土溫度智能調控機,可根據傳感器反應的溫度數據並結合輸入的技能指標,自動操控冷卻水循環溫度、流速、流向等,完成混凝土澆築後全自動控溫,保證大體積混凝土澆築質量。此外,面對船閘建造鋼筋使用量大,形式、尺寸多樣的難題,平陸運河建造團隊建成才智鋼筋配送中心,選用自主研發根據BIM技能的鋼筋自動化出產體系,經過鋼筋模型生成電子料單,自動化設備獲取數據進行加工,極大提高了鋼筋加工功率。
平陸運河建造團隊聯合國內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企石紐帶工程施工要害技能,已累計申報各類科研課題及各類演示工程8項,其間包括「國家首批綠色低碳先進技能演示項目」1項,「交通運輸部科技演示工程」1項,廣西壯族自治區交通運輸廳「科技演示工程」和「科技立異典型事例」各1項;申報「廣西壯族自治區科技重大專項」1項。目前正在開展科研課題22項,研究內容涉及大小臨及附屬設施科學化安置,超大、超深基坑土方開挖施工技能,高強度供應需求、高標準混凝土施工技能,超大、超深基坑防滲操控技能,省水池施工技能,船閘工程環水保施工操控和雙線船閘施工技能等方面。
下一步,平陸運河建造團隊將持續克服各項施工難題,經過精細化辦理使各項施工任務有序推動,以「四個一流」打造優質工程,以「四個最優」打造綠色工程,以「三個過硬」打造廉潔工程,為完成 2026 年末建成通航方針奠定堅實基礎。